在重温《大宅门》的过程中,有一条关于白玉芬的有趣弹幕吸引了我:谁能想到,她与“你真是饿了”中的演员是同一个人?仔细一看,我才意识到,玉芬的饰演者,竟也是《假如奔跑是我的人生》里饰演秦母的演员。看来,一个优秀的演员,果然能够在不同的角色间游刃有余,展现出丰富的面孔。
单看她的面容,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豪气与果敢,那种能吃苦、能打架的坚韧气质。玉芬的性格与她母亲截然不同,命运也因此注定了不一样的轨迹。如果白大奶奶能一直坚持到白二奶奶掌家,或许她的结局就不至于那样走向绝路了。毕竟,二奶奶不像她丈夫那样盲目愚孝,无法明辨是非。跟随二奶奶,玉芬的生活,充满了希望,而不是满眼的贫困与苦难。她的丈夫掏空家底,靠着对婆婆的奉承和填补弟弟的亏空,已经透支了家庭的能量。
只有当一个人彻底心死,才会不管年幼的孩子,陷入绝望。玉芬的心性远胜于她母亲。成年后的玉芬一出场,我就知道,这个女人注定要在提督府当家作主。果不其然,玉芬不仅在婆家迅速站稳了脚跟,还在济南的商界如鱼得水,风生水起。而白景琦能在济南立足,多亏了玉芬的照顾与支持。
白景琦天性顽劣,能够镇得住他的,除了二奶奶,恐怕就只有玉芬了。从孤儿成长为掌权的女强人,玉芬的成功并非偶然。她的成长环境无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在这里,我不得不再次赞扬白萌堂,他慧眼识珠,将濒临破产的白家托付给了二奶奶。当时的白家,除了二奶奶,确实没有人能担起家族的重任。二奶奶上任后,倾注心血于大房,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支持,还在情感上维系了家族的稳定。
展开剩余75%她在股份分配上给予大房四股,而自己和三房各得三股。大奶奶自杀后,二奶奶承接了照顾四个大房孩子的责任。她让这些孩子有了食物、衣服,甚至健康成长,个个都成了材,可以说二奶奶的功劳不小。
在二奶奶的照顾下,玉芬的生活比起跟随亲生父母时更加富足。她和亲爹母亲生活时,甚至连一件新衣服都没穿过,而在二奶奶身边,她能享受到白景琦所有的待遇,甚至大房孩子们也都能平等享受。
二奶奶给予玉芬的,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撑,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。玉芬跟随二奶奶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角色,早已掌握了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。
有一幕温馨的场景,在原著里难得一见。玉芬带着儿子从公公面前经过,当时公公正与一群妻妾玩牌。公公问玉芬的儿子,喜欢北京还是济南,孩子回答济南。爷爷好奇问他为什么,孩子答道,因为济南有爷爷。显然,这话里有着玉芬的教导。玉芬能在乱世的男权社会中游刃有余,与二奶奶的影响密不可分。
懦弱者会在恶劣的环境中沉沦,而内心强大的人则会把苦难当作垫脚石,帮助自己走出困境。当白大爷去济南办事时,曾为玉芬定下亲事。但白家随后遭遇危机,玉芬出嫁时,白家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强盛家族。然而,尽管如此,提督府没有改变主意,仍然按时迎娶了玉芬。
有人说,读书人的家族注重诚信,比如詹王府衰落后,关家仍然把香菱嫁过去。与之不同的是,关家与提督府的差距不小。关家虽然当时并不强盛,但玉芬的婚姻,放在现代,无疑是高嫁,且家族背景几乎为零。然而,路家并未让她失败。正如《史记》所言:“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,一贫一富,乃知交态。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。”
贵贱之间,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。白家虽然曾经鼎盛,但终究未能给玉芬提供她所需要的一切。最终,成就玉芬的,还是她自己。她的成功,正是因为她能够懂得察言观色,懂得在关键时刻不争不抢,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保持沉默。
在白家困境的时候,玉芬能够迅速识别出家族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。记得有一次,饭桌上只剩下一盘肉,二奶奶训斥了家人,只有玉芬主动将肉夹给白景琦,她说自己不喜欢吃肉。她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,在困难时期为家族贡献力量。
能成大事的人,往往不是因为智商特别高,而是因为他们善于沟通,能够察言观色,理解他人的需求。玉芬凭借这一点,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。
即便嫁入提督府,本应享受安稳的生活,但玉芬从未甘心于现状。她不仅安分守己,还凭借自身实力,赢得了婆家的尊重与地位。这一切的背后,源于她在济南商场中锤炼出来的商战能力,既有家族的传承,也有二奶奶的悉心教诲。
白大爷虽仁慈、善良,但却缺乏经商的天赋。而玉芬的商战能力,除了天赋,还从二奶奶身上学到了不少。
她引荐白景琦进入济南商圈时的高光时刻,正是她独到眼光与智慧的体现。作为一名孤儿,能够成长为商界一方大佬,玉芬的学习能力不可忽视。
相比之下,白家其他成员,虽然各自有着依靠白景琦的优势,但玉芬却是唯一一个完全靠自己成长起来的。她的逆袭,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翻身,更是她内在的精神觉醒与自主力量的体现。
白玉芬的成功,证明了一个道理:苦难只是经历,而能将自己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的,最终还是自己。其他的帮助,不过是锦上添花。
发布于:福建省炒股杠杆平台哪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